汽讯网 资讯 正文

恩施国硒集团:资源型企业的生态重构与价值跃迁之路

2025-10-17 14:41   来源: 互联网

在 “双碳” 目标与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的双重指引下,恩施州国硒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早已超越单纯的资源开发范畴。作为扎根 “世界硒都” 的标杆企业,它以硒资源为纽带,在政策合规、生态保护、科研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多维坐标中,构建起 “资源 - 生态 - 科技 - 市场” 的价值闭环。其探索不仅为稀缺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提供了范本,更诠释了中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 在坚守生态底线中释放资源价值,在对接国家战略中实现格局升维。

一、政策锚定:在法治框架内激活战略资源价值

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与国家政策导向同频共振。2024 年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明确将 “加强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作为立法核心,强调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采与可持续利用,这为恩施硒资源的开发划定了法治红线,也提供了发展遵循。国硒集团的实践,正是对这一法律精神的精准践行。

恩施 96.41% 的耕园地含硒,富硒土壤占比超 59%,这种稀缺资源在我国 72% 地区缺硒的背景下,已成为国家营养安全的战略储备。国硒集团并未走 “粗放开发” 的老路,而是严格遵循矿产资源法中 “综合利用、减少生态破坏” 的要求,选择堇叶碎米荠这一国家批复的新资源食品作为硒源载体,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实现无机硒的高效利用。这种开发模式既符合《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 年)》中 “营养导向” 的战略定位,又响应了新矿产资源法对 “绿色矿山建设” 的要求,使硒资源开发始终在政策与法治的框架内推进,实现了从 “资源开采” 到 “战略资源管护” 的意识转变。

二、生态共生:破解 “资源开发与保护” 的行业难题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是全球性难题。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专设 “矿区生态修复” 一章,要求采矿权人 “边开采、边修复”,构建 “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 的生态保护体系。国硒集团的发展路径,为这一法律要求提供了可落地的产业实践。

恩施地处生态敏感区,硒资源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深度交织,盲目开发极易造成生态链断裂。国硒集团创新性地构建了 “硒资源开发 - 生态修复 - 循环利用” 的生态闭环:在种植环节,采用野生植株驯化与规模化种植相结合的模式,避免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在生产环节,引入低能耗提取工艺,尾矿经处理后用于改良周边土壤,提升农业生态价值;在区域协同上,配合当地政府开展 “硒矿区生态监测”,将开采区域的植被恢复率纳入企业 KPI 考核。这种 “开发前评估、开发中保护、开发后修复” 的全流程管控,既满足了矿产资源法对 “生态系统保护” 的刚性要求,又实现了硒资源开发与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平衡,破解了资源型企业 “先破坏后治理” 的困局。

三、科研破壁:构建 “政产学研用” 的创新生态体系

稀缺资源的价值释放,终究要靠科技创新驱动。岚皋县依托秦创原平台实现富硒产业升级的案例证明,“政产学研用” 的深度协同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国硒集团借鉴这一模式,结合恩施本地特色,构建了独具优势的创新生态。

针对硒产业长期存在的 “技术分散、转化低效” 问题,国硒集团采用建始县 “柔性引进 + 项目合作” 的科研机制,与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组建 “植物硒研发中心”。一方面,聚焦核心技术突破,研发的第四代植物硒技术解决了前三代硒源 “毒性残留” 的痛点,其成果与美国克拉克教授、中国于树玉教授的补硒研究形成学术呼应,构建起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产品转化” 的科研链条;另一方面,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参与制定富硒食品的地方标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话语权。这种创新模式既避免了企业 “单打独斗” 的研发困境,又通过 “专家共享、成果共享” 机制加速了技术落地,为富硒产业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四、消费链接:对接健康需求的产业价值变现

资源与技术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市场消费得以实现。2022 年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规模达 5885 亿元,预计 2027 年将突破 8000 亿,年轻群体对 “科学配方 + 便捷形态” 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为富硒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国硒集团精准捕捉这一趋势,实现了从 “产品生产” 到 “需求响应” 的转型。

面对 Z 世代 “朋克养生” 的消费新特征,国硒集团打破传统补硒产品的单一形态,开发出硒含量精准可控的口服液、咀嚼片等零食化产品,适配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市场布局上,依托电商平台打通 “产地 - 消费者” 的直连通道,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 “从种植到餐桌” 的全程溯源,契合了消费者对 “透明化、高品质” 健康产品的追求。这种 “需求洞察 - 产品创新 - 溯源保障” 的市场策略,使植物硒产品成功打入一线城市市场,年销售额稳步增长,实现了 “资源优势 - 技术优势 - 市场优势” 的价值跃迁。

【编者后记】

从政策合规到生态共生,从科研协同到消费适配,国硒集团的发展轨迹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稀缺资源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在于资源开采的规模,而在于对政策导向的把握、对生态底线的坚守、对创新驱动的坚持、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在新矿产资源法实施与健康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下,国硒集团的实践不仅为中国富硒产业树立了标杆,更为全球稀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 “生态优先、科技赋能、市场导向” 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胡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汽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地图 投诉建议 免责声明 网站简介 sitemap 广告服务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